1.《1944:松山战役笔记》
作者:余戈
本书荣获第六届文津图书奖。书中全景式记录了有关1944年国民党军队和日军松山战役实况,作者搜集中、日、美各国资料,并实地勘测,采访当事人,在此基础上完成本书。
馆藏地:文学艺术文献库
索书号:K265.210.6/13
2.《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
作者:编辑组编
本书荣获第六届文津图书奖。本书挑选了朱镕基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的部分讲话、谈话、信件等106篇,照片90幅,影印件5幅。所选文稿均根据音像资料、文字记录稿和手迹编辑而成,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
馆藏地:恩来书院
3.《七十年代》
作者:北岛, 李陀
本书荣获第六届文津图书奖。是一本收录了三十篇记忆文字的集子,内容很集中,都是对“七十年代”的追忆和回顾。
馆藏地:文学艺术文献库
索书号:I251/310
4.《DNA:生命的秘密》
作者:[美] 詹姆斯·沃森, 安德鲁·贝瑞
本书荣获第六届文津图书奖。内容贯穿遗传学发展历程,以里程碑事件为主线来讲述,虽然涵盖全面但是重点突出,深入浅出而且幽默诙谐,读者可通过此书轻松了解遗传学上最重要的知识和事件,是一本非常贴近现实问题的书。
馆藏地:密集库2-2区
索书号:Q523/02
5.《我们台湾这些年》
作者:廖信忠
本书荣获第六届文津图书奖。本书从作者出生的1977年写起,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细述30多年间台湾社会的大事件和小故事,与您分享那30年台湾老百姓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馆藏地:密集库2-1区
索书号:D675.8/06
6.《巨流河》
作者:齐邦媛
本书荣获第七届文津图书奖。作者以逾八十高龄历时四年写作完成《巨流河》,其以缜密通透的笔力,从大陆巨流河写到台湾哑口海,以一个奇女子的际遇见证了纵贯百年、横跨两岸的大时代的变迁。
馆藏地:文学艺术文献库
索书号:I247.57/2265
7.《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
作者:胡德平
本书荣获第七届文津图书奖。是一部学习思考我国改革思想史的专著,涉及的时间跨度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直至整个八十年代,从胡耀邦同志的直接史料出发,径直探寻他的精神世界,务求解读他的心路历程。
馆藏地:密集库2-2区
索书号:K827=7/87
8.《我不是完美小孩》
作者:几米
本书荣获第七届文津图书奖。讲述了一个三年级小女生郝完美在学习、生活,尤其是与大人相处中的困惑和烦恼。
馆藏地:密集库2-2区
索书号:J228.2/24
9.《数学之美》
作者:吴军
本书荣获第八届文津图书奖。第一版上市后深受广大读者欢迎,而今数学在信息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作者在第三版中增加了与区块链、量子通信以及人工智能相关的内容,以满足人们对当下技术的学习需求。
馆藏地:综合借阅室
索书号:TP301.6/24
10.《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
作者:汪洁
本书荣获第八届文津图书奖。本书在上部和大家一起回顾物理学走过的坎坷历史,这段历史的精彩程度不亚于任何一段战争史。最后四章是本书的下部,作者细致地剖析时空的真相,带你领略神奇的四维时空奇景,了解整个宇宙的终极图景等。
馆藏地:综合借阅室
索书号:O412.1-49/03
11.《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
作者:吴敬琏, 马国川
本书荣获第八届文津图书奖。书中回顾了中国改革的历程,总结了改革成功的原因,剖析了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中国改革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馆藏地:社会科学文献库
索书号:F12/67
12.《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
作者:[英]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肯尼思·库克耶
本书荣获第九届文津图书奖。书中讲述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并展示了谷歌、微软等大数据先锋们最具价值的应用案例。
馆藏地:社会科学文献库
索书号:F49/11
13.《独立知识分子》
作者:何怀宏
本书荣获第九届文津图书奖。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这本书是他思考和评述古今中外知识分子品行、思想、精神的记录。全书共分三辑,分别为“观念的人”“ 西方哲人”“ 中国士人”,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及可读性。
馆藏地:文学艺术文献库
索书号:I267.1/398
14.《沈从文的后半生:一九四八-一九八八》
作者:张新颖
本书荣获第十届文津图书奖。这是一部“感动沈从文家人”的沈从文传记,一部令《活着》作者“感慨万分”的人物传记,书中沿着沈从文生命的坎坷历程,翔实叙述他的社会遭遇、个人选择和内心生活等。
馆藏地:文学艺术文献库
索书号:K825.6=74/04
15.《耶路撒冷三千年》
作者:[英] 西蒙·蒙塔菲奥里
本书荣获第十届文津图书奖。书中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这座城市的首领、战争、文化、艺术等,是一部关于耶路撒冷的百科全书。
馆藏地:密集库2-2区
索书号:K382.0/02
16.《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作者:[以]尤瓦尔·赫拉利
本书荣获第十届文津图书奖。是一部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
馆藏地:文学艺术文献库
索书号:K02/20
17.《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作者:万维钢
本书荣获第十届文津图书奖。书中以“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为导向,通过有趣的实验、数据来解读感性的事物,为人们提供新的认知方法。读完本书相当于精读了十几本经过筛选的巨著,不仅有趣还十分有营养。
馆藏地:综合借阅室
索书号:Z228/290
18.《群体性孤独:为什么我们对科技期待更多,对彼此却不能更亲密?》
作者:[美] 雪莉·特克尔
本书荣获第十届文津图书奖。你是否也熟悉这样的场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等,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本书作者是哈佛大学社会学和人格心理学博士,她采用“实地研究”和“临床诊断”两种方法,对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进行了长达15年的系统研究,被誉为网络文化领域的“玛格丽特•米德”。
馆藏地:密集库2-2区
索书号:C913.3/24
19.《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作者:孙机
本书荣获第十届文津图书奖。中国古代的物质文化成就,是我们这个东方大国五千年辉煌历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者孙机先生以大家的底蕴、晓畅的文笔,把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基本知识,系统地呈现在这部书里。
馆藏地:密集库2-2区
索书号:K85/06
20.《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
作者:周有光口述
本书荣获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是周有光先生最完整、最详细、最权威的口述回忆。这部百年口述从家庭身世谈起,通过作者亲身经历的大量情节故事,细述中国百年历史的变故。书中涉及中国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近200个,不仅是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传奇曲折命运的缩影,更是打开了个人命运与中国波澜起伏的百年近现代史深深交织在一起的独特的时间隧道,让更多人由此洞见历史变革的真相和脉络。
馆藏地:文学艺术文献库
索书号:K825.5=7/04